通知公告
- 2025年嘉定区卫生健康系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公告
- 2025年嘉定区卫生健康系统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公开招聘公告
- 2025年上半年上海市嘉定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…
-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系统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…
- 关于推荐申报上海平安法治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公示
发布时间:2019-07-02 点击数: 次信息来源:上海嘉定
近年来,嘉定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始终秉承“依法行政、公开透明、保障权益”的工作理念,努力打造“阳光工伤”服务品牌。2019年,中心积极围绕推进政务便捷化改革的工作要求,以搬迁新址为契机,进一步优化便捷认定鉴定服务,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,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感受度。
一、优化窗口设置,实现综合受理。按照上级部门推进“一窗通办”的要求,对标人社部便捷化服务标准,进一步优化和简化工伤认定鉴定服务流程,实施窗口受理流程再改造和全员培训,实现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业务进驻同一大厅和“一窗受理”。设立综合受理服务窗口,创建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”的工作模式,大大减少了办事人员来往于多个窗口及反复等待的时间,受到了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。
二、重订办事规则,取消时间限制。为切实提高窗口服务行政效能,做到让“群众少跑腿”,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自我加压,改变了原先“工伤认定周一、三、五办理单位申请,周二、四办理个人申请,以及劳动能力鉴定周一、三办理申请,周二、四办理结论领取”的对外服务时间规定,重新制定窗口工作人员流转值班制度,明确权限、责任和要求,打通分工壁垒,实行工作日全时段办理各类服务事项,进一步优化了窗口服务工作。
三、精简材料流程,确保服务高效。本着优化流程、精简环节、缩短时限的工作要求,继续实施工伤康复和建筑业按项目参保工伤认定“绿色通道”。通过简易程序,快认快结,方便工伤职工的早期康复治疗,使他们尽早回归企业工作岗位,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及农民工工伤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。全面贯彻人社部办公厅《关于推进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便民化服务工作的通知》精神,按照工伤认定、劳动能力鉴定协同办理的要求,切实减证便民,取消不必要或重复提交的证明和材料:1、按项目参保建筑企业申请工伤认定时取消提供《诚信手册》;2、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无需提交《工伤认定决定书》复印件和工伤职工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,以及取消提交“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”;3、工伤职工提出辅助器具配置确认申请时,取消提交《工伤认定决定书》复印件和工伤职工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。
四、推进“一网通办”,实施网上缴费。积极推进“一网通办”支付平台建设,年初积极筹备劳鉴费公共支付平台缴纳前期工作,并做好推进中的各项服务和衔接。4月成功实施劳鉴费通过手机微信或支付宝扫码缴纳,减少了办事人员在银行和鉴定中心间的往返奔波,同时保持常规银行缴费持续畅通。5月劳动能力鉴定费收据改用电子票据,办事人员缴费成功后通过“一网通办”网站及“随申办市民云”APP即可查看电子票据,再也无须担心丢失收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。
五、优化鉴定服务,开设鉴定专区。设置鉴定服务专区,配置专业化的医疗设备,邀请鉴定专家进驻中心,简化鉴定环节,加快鉴定流程,为伤者提供一个与专家、中心工作人员密切沟通交流的工作平台,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,降低再次鉴定率,同时减少伤者在中心医院和鉴定中心的往返,实现更加便捷、高效、优质的服务。组织鉴定专家开展医学咨询和疑难案例的专场讨论,深入探讨、交流重点难点问题,形成共识。
六、借助共享经济,提供便民设备。紧跟发展趋势,运用“互联网+共享经济”思维,主动寻求与社会资源合作,引进共享自助复印机、共享充电宝等第三方设备。中心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商谈,将设备使用价格设至市场最低价,给办事群众最大限度的实惠,办事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完成材料复印、手机充电等服务,解决了办事群众到处寻找复印店的烦恼及手机断电的难题,不仅优化了服务大厅的便民设施,更给办事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体验。